以英语为桥,叩科学之门
二中附校学子积极参与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 获奖喜报
作者: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管理员
发布时间: 2025年09月24日

以英语为桥,叩科学之门

Shanghai Youth Science Ideas & Practice Challenge

二中附校学子积极参与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

获奖喜报

 

628,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圆满落幕。本次大赛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与上海市自动化学会联合主办,是一场高水平高规格的英语科普竞赛。二中附校初中英语组表现出色,荣获2个一等奖和2个优胜奖,并获团体三等奖的佳绩,展现了我校学子极佳的综合素养。

自本次赛事启动以来,我校英语教研组积极动员学生参与,并专门组建科学思创团队,为初赛阶段及校级选拔提供系统指导。备赛过程中,指导教师团队从科学内容、表达与语言、结构与逻辑和表现形式四个维度入手,开展精细化辅导和选拔,为市级决赛阶段的优异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

获奖感言

樊星妤      指导老师:邵瑶

这次能站在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赛的演讲台上,我非常激动与荣幸,这次的活动给了我一次难忘的成长体验。起初面对这项科技感十足的任务,我曾犹豫不安。感谢邵老师的鼓励,加上自己对3D打印的兴趣,让我决定勇敢一试。备赛过程中,我反复练习演讲、打磨表达,邵老师帮我细致调整术语,让我自模拟答辩起就从紧张变得从容。正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带来的底气,使我在上台比赛时不仅流畅地介绍了自己的3D打印作品,还与评委愉快交流,仿佛置身科学研讨会。

这次经历让我收获远超奖项——我学会了清晰表达科学观点,懂得了思辨与交流的重要。科学不只是数据,更是需要被讲述的故事。

 

肖梓菡、章俊豪     指导老师:杨倩鸥

这次英语比赛和以往不同,是团体赛,考验的不仅是英语演讲能力,更是团队协作与配合。从选题、写稿到背稿,我们经历了反复磨合与挑战。无论是每一句的分配,还是每一个细微的眼神交流,我们都精益求精、不断练习。初赛录视频时,哪怕一点小错误都会很明显,但我们从未放弃,反而更加努力,互相鼓励,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。也特别感谢指导杨老师利用休息时间陪我们模拟答辩、指导应对每一个问题。这次经历汇聚了团队的智慧、努力与热爱,我们将永远珍惜!

 

邱天、蒋垒泽       指导老师:林青田

在探索黑洞的过程中,我们查阅了大量专业资料与英语术语,并反复对照专业词典,确保表达的准确性。在撰写演讲稿时,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将复杂的黑洞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,让听众在会心一笑中理解了这一现象。

这场比赛不仅让我们掌握了专业表达、认识了黑洞,更教会我们主动探索与自主学习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。感谢英语这把“钥匙”,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;感谢英语这座“桥梁”,让我们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,在一次次讨论与演练中越来越默契;也感谢英语这门学科,使我们遇见了林老师,她让我们真切感受到:坚持所爱、持续学习,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。

 

颜若飞            指导老师:蔡铭

参加青少年英语科学思创挑战活动,是我把好奇心变成实践的难忘经历。最初构思时,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物质科学领域的3D打印——这个能让“想法变实物”的技术。确定方向后,我立刻扎进资料里:从3D打印的材料原理到实际应用案例,边学边用英语梳理逻辑,再把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成PPT里清晰的图表和短句。线下答辩准备阶段,指导老师蔡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好的建议,围绕参赛主题,预设了10个问题,做了充分准备。最终拿到优胜奖,我不仅收获了荣誉,更明白科学探索不是空想,而是像3D打印一样,要一步步拆解问题、扎实积累,才能让“创新”真正落地。

 

以科学为舟,以英语为帆,此次科学思创挑战活动不仅是一次竞赛,更是一段启迪思维、激发潜能的重要旅程。同学们在探索与表达中展现出卓越的科学素养、语言能力和团队精神,也让我们看到教育在连接知识、世界与未来中所承载的深远意义。愿这段经历继续照亮他们的求知之路,在更广阔的舞台上,以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,勇敢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。